现代言情 现代都市 大明:人在崇祯,爆杀鞑清野猪皮张恒张远
大明:人在崇祯,爆杀鞑清野猪皮张恒张远 连载
继续阅读
作品简介 目录 章节试读

本书作者

练习两年半

    男女主角分别是张恒张远的现代都市小说《大明:人在崇祯,爆杀鞑清野猪皮张恒张远》,由网络作家“练习两年半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两贯钱不是个小数目,完全足以养活三个人过日子了。而且李威还在外面吃饭,元氏自己纺纱也能赚点钱,他们家里一下子就好起来了!难道好日子真要来了?元氏把钱拿在自己手里,看了看又颠了颠,铜钱撞击在一起,顿时发出了悦耳的声音。“是真的铜钱!”“我们的日子真要好起来了吗?”元氏好不容易止住的眼泪,再次不争气地流下来了,她握着铜钱重重地抱住李威,低声抽泣了起来。李威轻轻拍着元氏的背,轻声哄道:“不哭不哭,我们不用再过苦日子了。”他想了想又得意地说道:“而且我们可以放心要个孩子了。”元氏听到这话,脸上一红挣脱了李威的怀抱。因为家中清贫,两人不敢要孩子,自然也很少同房,元氏对这种事还跟少女一般有些害羞。听到李威的话她顿时羞红了脸。昏黄的灯光将媳妇的脸...

章节试读

两贯钱不是个小数目,完全足以养活三个人过日子了。
而且李威还在外面吃饭,元氏自己纺纱也能赚点钱,他们家里一下子就好起来了!
难道好日子真要来了?
元氏把钱拿在自己手里,看了看又颠了颠,铜钱撞击在一起,顿时发出了悦耳的声音。
“是真的铜钱!”
“我们的日子真要好起来了吗?”
元氏好不容易止住的眼泪,再次不争气地流下来了,她握着铜钱重重地抱住李威,低声抽泣了起来。
李威轻轻拍着元氏的背,轻声哄道:“不哭不哭,我们不用再过苦日子了。”
他想了想又得意地说道:“而且我们可以放心要个孩子了。”
元氏听到这话,脸上一红挣脱了李威的怀抱。
因为家中清贫,两人不敢要孩子,自然也很少同房,元氏对这种事还跟少女一般有些害羞。
听到李威的话她顿时羞红了脸。
昏黄的灯光将媳妇的脸照的通红,李威笑起来,他这一个月吃得好,身体好的不得了,一把就把羞涩的元氏拦腰抱了起来。
......
肥皂生意好起来之后,张恒已经在想接下来做点什么了。
毕竟也不可能靠着肥皂就摆烂一辈子。
要是放在太平盛世,他可能真的会选择安于现状,可明末却不给他这个机会,再有十年鞑子入关,到时候一切都是虚的。
他必须做点什么才行!
张恒打算先弄个纺织机械出来。
从纺织市场回到家,却见顾正林和一个陌生的中年男人坐在前堂,弟弟张远正陪着。
顾正林看见张恒,起身迎了过来:
“张恒你总算回来了,我等你半天了。”
张恒暗道这是又来跟他谈生意来了,肯定是想要更多肥皂,他佯装不知:
“不知道顾相公要来,还请见谅,不过顾相公货已经卖完了?”
顾正林却是正色道:
“这次来不是跟你要货,是要给你介绍一个朋友!”
说罢,他拉着张恒站到了那个中年男人前面,说道:“天津有八大商行,明安行便是其中之一,这位就是明安行东家秦举人秦老爷,专门来找你的!”
中年人打量了一番张恒,起身道:“在下秦五行,明安行的东家,公子的肥皂名不虚传,在下早就想见上一面了!”
秦五行顿了顿,又拿出一份礼单来:“一点小心意。”
在大明,上门拜访都会备礼,若是数量过多拿着不方便,就会送上一份礼单,上面是要送的礼物。
之后会差仆人把礼物送到对方家里。
张恒倒是被搞得愣住了。
礼单这东西一般都是王公贵族这些人才用,一般人谁家用这个?
张恒还是第一次收到这个,一时间到不知如何应对了。
接过之后看一看呢?
还是随后放到一边去?
不过张恒最终还是看了,上面的东西十分贵重,丝绸香料都有。
也不知道这位打的什么主意?
张恒心中疑惑,虽说是商人,可对方是个举人,地位比顾正林都高多了。
不过对方这么客气,他也只能笑脸相迎:
“秦老爷客气了!倒是显得在下招待不周了,还请见谅,请坐请坐!”
秦五行见张恒如此客气,心里自然高兴。
他坐下来也不急着跟张恒说此行的目的,而是跟张恒聊起了家常,天南海北的事情都有涉及。
张恒虽然各方面知道的都比这位秦老爷多,但大都是后世的知识,不可能在这时候说起。
而对于明末这个时期,他了解的就没有这种读书人多了,秦老爷侃侃而谈,张恒只能在一边附和。
大概聊了快一个时辰,茶水都换了几轮,秦五行才终于说到了正题:
“张公子这肥皂,不知是江南来的,还是自家做的?”
张恒一直以来都说这肥皂来自江南,可问题是每天都有许多原材料运到家里,很多人都怀疑其实是他自己做的。
闻言,张恒心头一凛,拿不清秦五行的意思。
要是被人知道他肥皂是自家做的,肯定会被惦记配方,于是他说道:
“实不相瞒,这肥皂是在下从江南运来半成品,后在家里做最后加工成成品出售。”
秦五行闻言随口问道:
“不知张公子的货源可否告知?”
张恒笑了笑:“秦老爷,在下还靠着这个渠道吃饭呢。”
“哈哈哈。”
秦五行也不生气,反而是笑起来:“那这肥皂看来我是只能找张公子买了。”
张恒心道还是来买肥皂的。
他直接问道:“不知秦老爷要多少?”
秦五行看了看顾正林,说道:“我要每月二十万块,运到江南卖!”
张恒心头一震,这可真是一笔大生意!
他现在生意总和加起来也不过八万多块,秦五行一上来就要二十万块,直接翻了三四倍!
看来肥皂作坊还要继续扩大!
至于秦五行要卖到江南的事情他也不会在意,都是聪明人,说不定秦五行石察觉到了什么。
张恒想了想,答道:“二十万块,我联系江南那边,还是可以拿得出来的。”
听到张恒这话,秦五行神色一喜。
顾正林也露出笑容。
张恒顿了顿又说道:“不过每个月二十万块,价钱就要十八文一块了。”
秦五行一愣,说道:“公子,我买二十万块,难道还不能再便宜一些吗?”
张恒摇摇头,解释道:“秦老爷有所不知,肥皂生产数量越多成本就越高,原材料缺少的时候价格就会上涨,成本自然也会提高。”
秦五行看向顾正林,顾正林开口道:
“张恒,秦老爷这是大买卖,你就算再少一点利,也能赚不少。”
不过张恒却不打算降价了。
现在肥皂生意火爆,供不应求,今天来了个秦老爷,说不定明天还会来个李老爷呢?
他笃定道:“十八文价格不能少了,现在肥皂供不应求,实在是成本高了不少。”
秦五行和顾正林对视一眼。
片刻后,秦五行一拍手:“罢了!这生意我做了,张公子这个朋友我交了!”
张恒闻言心头一凛,交个朋友?
这意思是以后还要更多的肥皂?
他人身家肯定不菲!
张恒笑着道:“秦老爷说笑了,交朋友那也是我张恒高攀秦老爷。”

张恒招完人手,新工坊也正式开工了。
还是跟以前一样分为了六个步骤,分别有不同的人负责不同的部分,禁止私下交流工序,防止泄密。
第一个月工作表现好的亲戚也得到了提拔。
作为主管去负责管理某一道程序。
比如小六子和李威,都升了主管,月钱加了一两银子。
弟弟张远则是成了工坊的大总管,张恒每个月给他八两银子的月钱。
实际上按照明朝的规矩,他们兄弟二人没有分家,张恒其实不用给张远发钱,不过张恒还保留着现代观念。
他不是很喜欢明朝这种大家族共有财产的习惯。
况且,给张远工钱,也让张远工作的积极性极大地提高了。
同时这样的制度也是激励了不少亲戚。
没有被提拔的亲戚们都暗暗发誓要好好表现,争取下一次得到提拔。
毕竟成为小主管之后他们的待遇会提升一两银子呢!
工厂正式开工后,张恒需要管的东西就少了。
他着手开始制作起了纺织机。
再有十年,大明朝就要完蛋了,崇祯皇帝朱由检就要吊死在歪脖子树上,然后中华大地就落入蛮夷之手。
张恒可不想让这样的事情发生。
他要改变未来的轨迹,改变大明朝的现状,避免汉人江山被满清统治的那个结局!
而留给他的时间并不多。
他打算第一步先建立起纺织工厂,将自己的事业初步建立起来。
飞梭织布机就是最好的选择。
这东西原理简单,却可以大大增加织布的速度,迅速发展起纺织工业。
作为一个手工博主,他对这些纺织机械自然不会陌生。
他在家里的桌子上花了半小时,用细毛笔画出了五张图纸来。
“恒儿,你这是在画什么?”
李氏看到张恒在画画,好奇地问道。
张恒笑道:“娘,我打算做一种新的织布机,比你平时用的快几倍的那种。”
“啊?还有这种织布机?”
李氏一脸诧异,有些不相信,若是真有这种东西,她这几十年织的布算什么?
不过想到张恒做出来的肥皂,又让她对儿子有几分信心。
她忍不住好奇道:“恒儿,你这织布机从哪里知道的?”
“游方道士教我的!”
“又是游方道士?他教你这么多啊?”
张恒笑了笑,没再回答这个问题。
他拿着图纸去了铁匠铺,打算把飞梭做出来。
不过他没有交给一个铁匠做,而是把飞梭分成了几个部分,交给不同的铁匠去做,免得别人知道飞梭的秘密。
铁匠铺里,拿到弹簧图纸的李铁锤一脸古怪:
“张公子,你这把铁线绕成这样干什么?”
“你管这个什么?你看这做出来就行,我又少不了你的钱。”
张恒淡淡道。
李铁锤面色一滞,又看了一眼张恒的衣着,知道这是个富贵子弟,他也不敢得罪。
“这东西可以做出来,就是要收三十五文!”
李铁锤说道。
“没问题。”
听到张恒回答,李铁锤也不再多说。
不管张恒做这个东西干什么,只要给他钱就行了,这样财大气粗不砍价的客户也是可遇不可求。
他烧红了铁毡,将其锤打成了细铁丝,然后将其缠绕在铁棍上。
在水中一淬,这一根精铁弹簧就做成了。
张恒拿在手上试了试,却发现几次之后,这弹簧的弹力就下降了,恐怕多按几次就要失去弹性。
“用铁做的不够硬吗?难怪后世的弹簧都是钢做的。”
张恒心中暗道。
他开口道:“这个不行,你用精钢给我做一个吧!”
李铁锤一愣:“公子,这精钢可就不是这个价了。”
“多少钱?”
“少说一钱银子。”
“行,你做吧,还有钢丝再细一些。”
“好!”
李铁锤有钱拿自然也不吝啬力气,再次拉起风箱,开始用精钢做弹簧。
最后让李铁锤做了好几根弹簧,张恒终于得到了满意地,弹力最大的弹簧。
弹簧做好之后,其他部件就简单了。
张恒分别又找了几个铁匠,分别打造了导轨等东西。
再找木匠做了一台织机框架,这织机比明朝的传统织机宽了一倍,又将飞梭用木板挡住,不暴露飞梭结构。
织机做好之后,张恒从母亲李氏处拿了一些棉纱。
试着操作了一遍,半个时辰的时间,张恒就织出了两尺宽布,这个速度是明朝织布机的两倍!
而且本身这个织布机织出的布就是明朝织布机的两倍宽,相当于比明朝织布机快了四倍!
李氏在一旁看着张恒在那里操作这个新的织布机,脸上越来越震惊。
她织了三十多年的布,速度比其他人还要快一点,这也是她一直以来引以为傲的事情。
可没想到,仅仅靠着这个机器,即便是张恒这样的新手也能织布这么快!
若不是亲眼所见,她无论如何也无法相信。
这机器太神奇了!
李氏忽然叹了一口气,有了张恒做出的这种新式织布机,自己唯一的手艺反倒是没了用武之地。
要是早有这种机器,她三十年得织多少布?
她看着张恒这个儿子,眼中又露出骄傲来。
先有肥皂,后有织布机,她这个儿子总是充满了神奇!
那位神秘的游方道士也不知道为何对恒儿这么好,教他这么多神奇的东西。
张恒一点也不奇怪母亲的表现。
这种划时代的东西,谁见了都得大吃一惊。
现在他心情大好,做出了飞梭织布机,大概三两银子的成本,他现在身家也足够做个几百台。
他打算先做个四百台飞梭织布机,建一个厂房,招四百个织布工人,先建立一个织布厂!
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厂房了。
城内肯定不行,纺织厂需要大量面积,城内没有这样的地方。
只能去城外建立大型厂房。
明末的天津并不安全,每隔几年女真人都要破关掠夺京畿一次,天津距离京师很近,肯定逃不过。
因此厂房建在城外并不安全。
但张恒想了想,也没有其他办法,女真人每次都从西边破关,杀到天津需要时间。
只要提前得到消息就能把织机转移到城内。
至于厂房则是不值钱的东西,就算毁了也能重建!

第二天一早,张有才带着小六子早早来到了张恒家店铺外面。
小六子年纪跟张远差不多大,身上衣服缝缝补补,倒是洗的很干净,少年脸上白白净净,只是带着一丝讨好的笑容。
吃过早饭之后,店铺再次开张。
有人帮忙之后张恒把收钱的事交给了二叔张有才,小六子接替了张远的工作,负责帮忙发放肥皂。
至于张恒和张远兄弟二人则是在厨房里制作肥皂。
他们二人专心做肥皂,一天大概可以做出五百多块肥皂来,一天可以赚到差不多六两银子,用不了几天欠的钱就能还上。
到了中午,二叔张有才忽然到了厨房敲了敲门。
“张恒,顾相公找你呢!你快来铺子里看看。”
“顾相公?”
张恒微微一愣。
张有才解释道:“就是街边坊的顾相公啊!”
张恒这才确定,这顾相公就是顾婉的父亲,名为顾正林。
因为顾正林是秀才,所以被人尊称为顾相公。
他找我做什么?
莫非是昨天我调戏顾婉的那事被他知晓,要找我麻烦?
张恒心中暗暗疑惑。
不能啊!
那王长云天天缠着顾婉,也没见顾正林有意见啊!
心中虽然疑惑,但张恒还是走了出去。
顾正林正坐在店铺里。
他个子不算高,身材偏胖,身着丝绸衣服,头戴一顶方帽,留着一小撮山羊胡,看上去有些富态。
看到张恒过来,顾正林目光上下打量着张恒,也不说话。
只是那眼中的惊奇之色却也不掩饰。
实际上他对张恒还是比较熟悉的,因为张恒跟女儿顾婉他们玩在一起,他也见过几面张恒。
只是以前张恒确实有些呆愣,现如今却是大不一样了。
尤其是现在做起肥皂生意之后,更是让顾正林刮目相看。
秀才在大明朝的地位很高,张恒主动上前作揖行礼:
“后生张恒见过顾相公。”
见张恒对自己如此恭敬,顾正林笑了起来。
“不必多礼。”
他笑着起身扶住张恒的胳膊,笑着说道:“几月不见,张恒你如今本事可大得不得了啊!”
张恒装傻道:“顾相公何出此言?”
顾正林闻言轻笑一声:“何出此言?你的肥皂现在可是整个天津卫无人不知啊!”
他看向张恒的目光有些意味深长:“你昨日送给婉儿的肥皂,的确是个好东西,婉儿赞不绝口,你从哪弄来的这好东西?”
张恒微微一笑:“顾相公过誉了,这肥皂是从江南那边的亲戚手中运来的小东西,哪有那么夸张。”
顾正林倒是没有怀疑,他也不觉得这宝贝是张恒突然搞出来的。
他笑着道:“不必谦虚,你这肥皂无论是用来洗衣服还是洗身子效果非凡,夸张点说,你这东西可是让咱们天津城的卫生都提高了不少啊!”
张恒见他把这肥皂夸得要上天,心中却也不明白对方葫芦里买的什么药。
“顾相公过奖。”
张恒丹丹回应道。
顾正林心中一怔,他以为张恒这样的少年,正是虚荣的年纪,被自己这个秀才如此夸奖,肯定会忘乎所以。
这样后面就好说了。
只是他没想到张恒并非少年心性,两世为人的张恒远比同龄人稳重,哪会因为这点恭维昏头?
见这一套对张恒无效,顾正林轻笑摇头,只能直接说道:
“其实我这次来,是想和你说说,做大这肥皂生意的。”
张恒这才确定了自己的猜测,淡淡道:“顾相公原来是谈生意来的,那我们去后面细谈。”
店铺里人声嘈杂,自然不是谈生意的地方。
到了后院的正厅,张恒为顾正林倒了一杯井水,至于茶水他家里自然是没有。
“这水倒是清甜。”
顾正林也不嫌弃,拿起杯子就喝了一口。
说罢他笑着从怀里摸出一个木质锦盒,放在桌上笑道:“上门拜访自然不能空着手,这是我家里的一种货物,一种上好的香料。”
张恒也没拒绝这小礼物。
见张恒收下,顾正林直接开口道:
“实不相瞒,我是想从你这里买肥皂,然后送到京城卖!”
“哦?”
顾正林肯定地说道:“肥皂这东西能在这里大卖,到了京城只会更加受欢迎,我在京城也有几个店铺,正好能用来卖肥皂。”
他顿了顿,问道:“问题是肥皂这东西,你每月能够拿出多少?”
大生意上门!
张恒心中一喜,却是思量了一下,笑道:“我大概每月从江南能拿一万多块,不过货源是我亲戚,只要价格合理,数量自然可以增加。”
“好!”
顾正林开口道:“既然这样,我每个月要两万块肥皂,你出个价格吧!”
张恒闻言心中大喜,这才是大生意!
按照他现在的情况,一个月也就卖出去一万多块,顾正林这一开口就是两万块,生意直接翻了一倍!
不过他表面却神色淡淡:“每月两万块的话,那就给顾相公每块十八文如何?”
顾正林脸色一黑:“张恒,你这就不厚道了,我买这么多,你还给我这么贵的价格?”
张恒淡淡道:“顾相公,大家都是生意人,这肥皂生意去到京城肯定也是供不应求,我这里卖二十文一块的低价,想必到了京城顾相公不可能卖这个价,其中能够赚多少你我都明白不是?”
被张恒说中这其中的门道,顾正林轻咳一声,又问道:
“我肯定能赚一些,但想必你赚的也不少吧?你卖二十文,实际上这进价恐怕就十文钱?”
他一边说,一边看着张恒的脸色。
可惜张恒面色平淡,古井无波。
“十二文?”
顾正林又猜测道。
张恒淡淡道:“这个顾相公就不用操心了,我们这城里肥皂就我这里有,每个月两万块,十八文就是底价了。”
顾正林有些尴尬,轻咳一声道:“那我若是要不止两万块呢?”
“多少?”
“五万!”
张恒闻言心中一惊,这可不是个小数目。
一次卖出去五万块肥皂,那他利润就有五百多两!
这可真是一笔大生意了!
本来不想让价,可五万块的生意他确实不想放弃。
这老狐狸,一开始就打算要五万块,结果开始只要两万块,试探出了他的价格,然后又提出要更多。
这让他不得不让一步。
“那就十七文!”

催永和心头惊讶,却没表现出来,只是缓缓道:
“不知小哥大名?这三千斤豆油可不是说笑?价值可是好几十两啊。”
“张恒。”
张恒简单说了自己的名字,又道:“掌柜放心,银子我付得起,请掌柜说个价吧!”
催永和闻言,沉吟道:
“这豆油成本不低,便十八文一斤吧!”
张恒闻言摇头道:“掌柜的,这个价格不合适,我要的可不是三五十斤,而是每次三五千斤啊!”
“那......十七文半!”
催永和一脸肉痛道。
张恒依旧摇头:“掌柜的你再考虑考虑,要是价格合适,以后我都在你这买。”
听到这话,催永和摇头笑起来:
“罢了罢了,小兄弟也是精明人,那就十七文一斤,这是最低价了。”
张恒也知道,这十七文不可能再降了,这是对方的底线。
他便说道:“十七文就十七文吧,我后天开始要,就是要麻烦掌柜帮我送到家里。”
“什么地方?”
催永和问道。
张恒给了个地址,又拿出了一贯钱来:“这些钱算做定金。”
看到铜钱,催永和露出笑容。
他其实一直不太相信张恒能做这么大的买卖,毕竟是一个少年,衣着也十分破旧,直到此时才放下心来。
“放心,包在我身上!”
催永和笑着说道。
解决了豆油的问题,张恒又找商号订购了大量的石灰,这东西不是什么稀罕物,也不太值钱。
最后就是纯碱。
张恒同样找到最近买碱面的地方,通过那掌柜找到了碱面的供应商秦员外。
一番砍价后,最后以十四文一斤的价格定下了生意。
这些东西谈好之后,因为都是大量批发材料,张恒制作肥皂的成本也是降低了不少。
按照现在每月六万五千块的产量,一个月就可以节省一百多两银子。
接着张恒又买了一些大锅,木盒之类的需要用到的工具,这些东西都是生产肥皂的必需品。
张恒跑了一天,身体累的不行,但精神却十分兴奋。
他的生意现在也是蒸蒸日上了。
这种感觉前世都未曾体会过,以前他只是做一些手工制品发到网上赚流量,看着虚拟的数据增长,并没有这种做生意的实感。
他跑了一天,家里也没有闲着,张远和母亲李氏两人在家里做肥皂,同样忙的不行。
看到张恒回来,张远抱怨道:“大哥你倒是在外面潇洒了,我和娘都累的不行了。”
张恒闻言轻笑一声,也没多说什么。
晚上吃饭的时候,张恒说起招工的事情:
“娘亲,现在我们要更多人手产出,我打算再招十几个人,姥爷那边不知道有没有用得上的人?”
听到这话,李氏下意识看了一眼张恒二叔,才说道:“恒儿,张家穷亲戚还有很多,现在要用李家的人,你三爷爷那边肯定说不过去。”
张恒自然注意到了母亲的小动作。
他知道这个时代女子一旦嫁出去,那就是夫家的人了,要是把本来属于夫家的好处给了娘家,那是没有妇德的行为,背后肯定要被人骂的。
母亲善良本分,肯定是不敢这么做。
他笑了笑道:“张家亲戚也没那么多,况且也不能让他们都来我家干活,我在张家招十个人,李家招三个,谁能有话说?”
李氏还是有些犹豫:“真能用李家的人吗?”
张恒拍着胸口大声道:“这事有我做主,谁敢说闲话?娘你待会就去和姥爷说一声,让他推荐三个可靠的人过来。”
二叔张有才见张恒这么说,也开口道:“嫂子不用担心,恒儿说得对,不会有人议论的。”
李氏闻言改口道:“也对,就三个人而已。”
她露出温和的笑容:“你姥爷肯定会很高兴,你那些表兄都没个正经活计。”
张恒笑着看向张有才:“二叔,三爷爷那边你今晚去说说,让他再找十个可靠的人来,待遇都和之前一样,明天把名单给我,我看过要没问题,后天就可以来上工了。”
听到这话,张有才更加高兴了。
“好!我待会就去!”
张有才满心欢喜,说完他又说道:“还有就是现在肥皂卖的太快了,有人一次买好几块,早上不到两个时辰,五百块肥皂就没了,还有很多人在排队。”
肥皂生意火爆在张恒预料之中。
毕竟这种超前的产品不火爆才是怪事。
他想了想说道:“那就实行限购制度,每个人一次最多买两块,这样就能保证更多人能买到了。”
“好!”
......
第二天一早,张恒的姥爷李满堂便带着人来了张家。
他带来了张恒的两个表兄李成和李源,还有一个小舅舅李威。
其中让张恒高兴的是大表兄李成还是个读过书的。
这个年代读书识字的人确实不多,以后想来可以帮上不少忙。
这三人都没什么问题,张恒自然是全部接纳了下来。
李家四个人留下来吃了顿早饭,也算其乐融融。
中午的时候,三爷爷张德中带着孙子张自成来了。
“张恒,你这没几天,生意又要扩大了?”
张德中一进门,就大声说道。
“三爷爷觉得有问题?”
张恒迎上去,淡淡地回了一句。
“咳咳!”
张德中被怼了一句,尴尬地轻咳两声:“没问题!没问题!这是好事啊!你生意做大了,家里的穷亲戚都有地方混口饭吃。”
说罢,他把自己带来的名单读了一遍,一共九个。
在他看来张恒是不识字的。
张恒听完对这些人都不是很熟悉,所说是亲戚,但平日里很多面都见不着,更别说了解了。
不了解自然也没办法筛选,只能先答应下来。
“三爷爷,这些我不了解,先留下来用着,但要是发现他们人品不好,偷奸耍滑,我可不会留着他们,希望三爷爷你能理解。”
张恒直接说道。
张德中点点头:“这个当然,他们不老实,我也不会留他们。”
说完他顿了顿,又把旁边的张自成拉了过来,有些紧张道:“前面是九个人,这第十个人就是你堂兄张自成。”

王承恩知道这是皇帝看了这么久奏折已经疲惫了。
他赶紧上前说道:“陛下,夜深了,国事虽重,却也要保证龙体安康啊!”
朱由检摇摇头,指了指案上成堆的奏折:
“还有这么多折子没批,朕如何睡得着?”
王承恩想了想,说道:“陛下要信得过辅臣,又何必事事亲为?重要的看了,不重要的奴婢按照辅臣的票批红便好了。”
朱由检沉默了一会,道:“也罢,今日就到这里。”
他已经很多天没洗澡了,今天打算先洗个澡。
他对外面的小太监喊道:“来人!朕要沐浴更衣!”
王承恩闻言,立刻上前献宝:“陛下,最近奴婢得了个好宝贝,名为肥皂,洗衣服和洗身子效果都极好,奴婢已经试过了,陛下要不要试试?”
“哦?还有这好东西?”
朱由检来了兴致。
王承恩赶紧从怀里拿出了一块全新的肥皂递给朱由检。
“怎么用?”
朱由检打量着手中的黄色物体。
“用水打湿,抹在身上就好。”
朱由检闻言点点头。
很快沐浴的工具就准备好了,一个澡盆和屏风架在乾清宫里,就成了一个简易的澡堂。
朱由检洗澡喜欢自己洗,一个人拿着肥皂进了屏风后面。
王承恩有些紧张地站在屏风前候着。
宝贝虽然是宝贝,但还是要看天子评价才行。
不久后,屏风后面传来一声惊叹:
“这肥皂好啊!好多泡沫!”
王承恩心中一喜,赶紧说道:“奴婢用时也是如此,比皂角膏好用多了!”
不久,天子继续惊叹:
“好!洗得真干净!”
王承恩不禁露出了笑容,看来这次献宝很成功。
不一会儿,朱由检穿着中衣走了出来,比平时沐浴快了快一倍的时间,脸上带着一丝笑意。
“王承恩,这肥皂的确是个好东西!洗的干净还能节约时间,这是从何处得来的宝贝?”
朱由检好奇问道。
王承恩露出讨好的笑容:“这是采买太监从宫外一个香料铺子买的,说是在京师都传遍了,大家都在抢着买,很多百姓都抢不到。”
朱由检点点头:“这是哪里生产的?”
王承恩说道:“老奴不知,只是知道和肥皂是天津那边运来的。”
说完他顿了顿,继续道:“陛下,这肥皂现在很难买到,一批货到京师很快就被买完了,要不要天津那边上贡一批?”
朱由检闻言沉吟起来,片刻后他摇头道:“不用,派人联系那香料铺东家,专门采购一批便是了,不可强征。”
“遵旨!”
王承恩赶紧回道。
几天后,来自皇宫的太监就找上了顾正林,要采购一批肥皂,顾正林自然不敢怠慢,卖了两千块肥皂给皇家。
这消息不胫而走,肥皂顿时更加火爆了。
皇帝都要用的东西,那还能不好?
一时间京师的肥皂需求更大了。
张恒在这边,交完了顾正林的一批肥皂,工坊也开工一个月了。
他给众人发放了第一笔工钱。
这些亲戚里面很多都是光棍,对他们而言这笔钱都是无所谓,毕竟平日里吃饭都是张恒管着,新衣服也都是张恒给做的。
但对有家室的几个亲戚,这笔钱就很重要了。
张恒的舅舅李威拿了月钱,满心欢喜地去集市割了两斤肉回去。
到家里时,天已经黑了。
屋子里媳妇元氏点着桐油灯,正在纺着纱。
元氏比李威小几岁,今年二十七岁,但因为家里贫苦,日子过得清苦,元氏瘦瘦弱弱的样子,人也显得老气不少。
李威拿着腊肉悄悄进屋,在媳妇肩膀上轻轻一拍。
元氏专心纺着纱,根本没注意有人进来,被这一下惊到了,身子一缩往后看去,看到是李威才松了口气、
随后她有骂道:
“你要死啊?没事吓我做什么?”
李威只是笑了笑,拿起腊肉在元氏眼前晃了晃:“你看我带什么回来了?”
元氏微微一愣,借着灯光仔细一看,这才惊喜道:“这是腊肉?你哪来的?”
“买的!”
李威得意一笑。
元氏也没再多问,她已经很久没有吃过肉了,拿过腊肉就去了厨房。
李威看着媳妇这么着急,便搓着手站在一边看着她起火蒸肉。
一刻钟后,元氏蒸好了腊肉。
她也不嫌烫,拿起一块就放进了嘴里,哪怕没有什么调料,她却觉得这肉如此香甜,满足的闭上了眼睛。
她大口吃着肉,两行清泪却从眼角止不住地流了下来。
李威家实在太穷了!
他们的房子都是租来的,每月进账付过房租便剩不下多少了。
平日只能买一些糠面过活,什么时候见过荤腥?
即便是过年的时候他们也没有舍得割一顿肉吃。
因为营养缺失,元氏身子一直很虚弱。
但她又能如何呢?
恨只恨嫁了个没用的丈夫,成亲十年日子一点起色没有,连孩子都不敢生一个。
虽然李威说去外甥家里做工,每个月有二两银子,但她也不敢相信。
毕竟都穷了半辈子了,李威还能突然转运不成?
而且张恒的情况她也知道,也是个穷亲戚,自家欠了钱都要还不上,哪有钱给李威一个月二两的月钱?
她觉得是李威要跟着张恒发什么疯,二两月钱都是哄她的。
这时候吃着肉,她也没急着问哪来的钱,只是越想越觉得心酸,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。
李威见媳妇流泪,急忙上前安慰:
“媳妇别哭,以后我们的日子就要好起来了。”
说着伸手帮元氏擦了擦眼泪。
元氏嘴里还嚼着腊肉,泪眼看着李威,含糊问道:“哪来的好日子?你捡到钱了?”
李威这才从身上拿出两吊钱来:
“你看!这是咱外甥给发的工钱!”
大明朝两贯铜钱等价于二两银子,张恒给他们发了两贯钱。
灯火下的铜钱闪耀的光泽。
元氏呆呆地看着铜钱,一时间脑子都有些空白。
李威跟她说外甥张恒那里每天管三顿饭,还有二两月钱,当时她还以为张恒根本发不起月钱呢!
毕竟只管饭用不了多少钱。
她想的是好歹也能混口饭吃,也就随李威去了。
没想到居然还真有二两银子的月钱!